仔细算算,我离开笨珍到新加坡生活接近9年了。纵然每个月至少会回到这个地方一次,但我却始终赶不上这小镇的变化。除旧迎新当然是最自然不过的法则,任谁也无法阻止时间的巨轮前进。可我是个念旧的人,喜欢缅怀过去。看到年久失修的老屋面临拆除的命运时我心中总有不舍。所以,当我爱上lomography之后就很自然的就有了纪录这个小镇的想法。
笨珍是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南部的一个县。以黄梨和海产而闻名。原为一个小渔村的笨珍曾经是漂泊海上的商人与海盗的停泊处。而停泊一词在马来文中唤作做"Perhentian",马来文名为“Pontian”的笨珍故而得此名。
图片来源: wikipedia
笨珍不大,却也不小。由南到北大概50公里左右。最北部的市镇叫做文律(Benut),而最南端是一个叫丹戎比艾地方-这个地方非常特别,因为它位处亚洲大陆最南端。而我居住的地方名为“小笨珍”(Pontian Kecil),地处笨珍县的中央,位于小笨珍河口,也是笨珍两条主要公路汇集的地方。所以小笨珍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笨珍县的主要市镇。当然,也有这么一个地方叫做“大笨珍”(位于大笨珍河口)。不过它却比小笨珍小(历史上确实曾比小笨珍大)。
小笨珍主要由四条道路组成:
1)俗称36碑,通往新山(Johor Bahru)的Jalan* Johor。
2)主干道路,贯穿笨珍市区的Jalan Bakek / Jalan Alsagoff
3)俗称大柴路的Jalan Wan Hussein
4)俗称鳄鱼桥的Jalan Sekolah Arab
*马来文Jalan 在中文译为“道路”。
图片来源: Google Map
这四条道路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四方形。过去小笨珍市区的发展都大多集中在这个区域。不过最近这几年小笨珍进行了几项主要的填海工程。这使得小笨珍的面积扩大了不少。而因填土工程而多出来的地方将被发展成小笨珍新的主要商业和消闲中心。这个新区当地人都一贯称之为“填海”。
笨珍主要有新旧两个的海滨公园。旧的位于笨珍旧巴士总站隔临,而新的就坐落在我之前提到的“填海”地区。我就常常到这两个地方拍照,顺便享受午后阳光和悠闲的海风。
旧的海滨公园已经经过装修与重建,景观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我来迟了一步,没有办法捕捉到旧海滨的旧日情怀。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非常怀念。
虽然“填海”区逐渐发展起来,但小笨珍的商业活动还是主要集中于打协街(Jalan Taib)一带。虽然人潮已经不如从前,不过在那里还是可以找到许多店铺。
笨珍市集(我们管他叫“巴刹”)也是其中一个人潮聚集的地方。在这里可以买到最新鲜的鱼类以及蔬果。尤其是笨珍出产的斗鲳鱼更是各地老饕的最爱。我就常常与母亲到这里采购。
谈到小笨珍就不能不提到“桥头”区。位于小笨珍河口,俗称“桥头”的地方是不少捕鱼人家的家园。那里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建造在河面上的高脚屋。平日可以看到许多渔船停泊在那里,偶尔还能够看到渔夫们忙着卸载渔获或出海捕鱼的情景。
作为我的家乡,我要说的实在太多。以上提到的只是笨珍几个比较知名的地方。希望再往后的日子我能够在多分享一些有趣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与几位居住于“桥头”区的叔叔伯伯们的交谈时得知由于“填海”区的发展,整个“桥头”区很可能会被拆除作为市区发展的一部分。对一个笨珍人来说可是个非常令人惋惜的消息。我想这应该只是整个发展蓝图的一部分。经过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更多的建筑物和一些值得怀念的景观就此消失。我必须与时间赛跑,尽量纪录关于这里的一切。这样才能够留下一些能够向后人叙述的历史。
大概567年前我去过那里一次陪表姐出嫁,但是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小笨珍。。。
ReplyDeleteBro...good job...keep going on..cheers...
ReplyDelete我从小每年都在小笨珍呆过至少3到4个月,新加坡学校假期时都到小笨珍我父亲和婆婆经营的农场和店面去。
ReplyDelete我很怀念当时的金都戏院和联华戏院,很多60年代的华语片都是在这里看的。《独臂刀王》、《金燕子》、《目涟救母》等等。
我还记得有一间伯公宫,每次有祭神活动时,我都爱到这里玩地甘,买冰球。太好玩了。
笨珍也是我的家乡,如今已在怡保居住了10年。你为笨珍写了这个blog是一种感动!
ReplyDelete